里斯本第50条启动后,英国边境对欧盟成员国公民会有新安排,至于具体有什么措施和细节,首相未掀底牌。
有业内人士投信伦敦媒体《City Am》,指专家和商界纷责特雷莎·梅将国策收得太密。
当然,民众希望政府凡事公开:超过十年以来,英国人首度重拾边境控制权,也是第一次改写签证制度。
一些过时的签证措施将会被摒弃或取代,而一些新的措施,则更具针对性地处理现实问题。
例如,英国或将首次迎来专为首都伦敦而设的VISA。
如果说这次改革有何大方向,那应该是简易化。
目前正在使用的签证系统过于复杂,不少初创(startups)或正在扩展(scaleups)的公司,均面临异常繁琐的签证章法,创业者就像被蒙上眼在伦敦地铁中穿行。
按照现行法例,要聘请来自非EEA经济区的外劳,企业须先申请到Tier 2工签担保证,条件是雇主必须证明,曾为该职位打广告找人且满一定时间。
另外,该海外劳工也必须接受人力市场测试,聘用薪金也要达到法定门槛。
在现行制度下,企业一旦找到合适的人才,就要着手处理复杂的申请文件。
上述申请程序,行内称作“工签三部曲”。
对在本土难找到合意人才的小型企业,甚至蚊型企业而言,这三部曲真是劳心劳力的工作。
超过1/3的企业须通过细致的审计,保证企业能够“支撑”一名外劳。
更多的雇主,即使有外劳需求,也不情愿去敲内政部移民局的门。
经过担保证书这一步后,移民就可以申请签证。
这样一步步走下来,好几个月就这样轻易地流逝了。
别忘了还有不少法律、审计和申请费用。
仅是向内政部写信,解释“为何需要这位海外劳工、为何不能让本地人代替他/她”,就已经吓跑了90%企业,大部分是中小型、初创或正在扩容的企业。
业内人士认为,海外企业首席代表工作签证(Sole Representative of an Overseas Business visa)是一套很好的系统,所涉的资金投入几乎等于零。
该系统是专为那些有意在英国设立支部或分公司的海外企业而设的。
涉及的该名海外雇员,不能独立持有绝对多数股权,或有支配性利益。
另外,只须20万镑投资额,海外企业家就能通过购股,获得一纸Tier 1签证。
签证持有人必须是该公司的行政主管。
Tier 5青年流动计划签证、英国血统移民签证(父母祖父母是英国人)、实习生计划签证、杰出人才移民计划签证等,想到英国方法很多,却都不是面向一般大众的。
这些计划,却是政府渴才的活证。
这里有一个问题:天份、技能、潜质,内政部是如何定义和评估的呢?
就算被内政部定为重要的技术劳工,又能否真实反映人力市场的实际需求?
举个实例,英国的时装行业十分缺人。
优秀的裁缝、好的打版师和设计师均短缺,一部分原因在于,英国的高等教育中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培训课程,就连有这些学习需求的学生都寥寥无几。
如果按照政府的思维,非要在人才阙如的本地市场中捞针,一厢情愿地拒绝海外人才,怎会是一则良策?
到什么时候,英国才学会用高技术外劳,来填补国内职场的部分空虚?
政府一直在低估企业的作用。当局一直在“谘询”,看上去总是在“聆听”,但到头来还是突如其来地要求企业“公布公司内聘用的外劳人数、名单等”。
这一举措曾引起排山倒海的反对声音,直接导致政府就在同一星期的周末,立即180度转变态度。
其实,要请什么人、多少人,只有雇主最清楚。业界都知道,企业应积极“发声”,告诉政府需要怎样的签证系统。
但看看今届政府,恐怕又要等多十年。